每天培养最有趣、最实用的心理学
“我想找一个灵魂伴侣坠入爱河!”这是咨询师听到最多的。无论他在世界上旅行到哪里,顾问詹姆斯都会被要求帮助他做到这一点。
每次詹姆斯回答说爱:不是他们找不到灵魂伴侣,而是他们总是吓跑自己的东西,因为他们把不分手的爱放在寻找灵魂伴侣上。
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。无论这个人表面上多么冷漠,寻找“灵魂伴侣”的欲望都是一个人的本能诉求和欲望。
但是“灵魂伴侣”这个词看起来很重。一个完美的人怎么能忍受这四个字呢?还是这个人真的存在?
《亲密关系》一书中写道,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原来家庭的脆弱和伤害带到社会中去。他们裹在厚厚的壳里,在茫茫人海中寻找“灵魂伴侣”。当他们的爱人出现时,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取下厚厚的外壳,然后对彼此寄予无限的期待。
他们下意识地希望彼此拯救自己,但他们期望得越多,伤害就越大。对彼此的过度期望往往是夫妻分手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事实,爱人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伴侣,而不是我们无限期地寻求爱的工具。
如果我们想谈论“不分手”的爱情,我们首先需要健康的心态,这是必要的前提。第二,我们应该利用人性的弱点来维持我们的爱,使之成为我们真正的“灵魂伴侣”,这需要心理技能的帮助。
间歇性强化——始终保持神秘感。众所周知,人生来就有征服的强烈欲望。他们喜欢在性关系中扮演“猎人”的角色。
一项科学研究分配给老鼠。一组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交配了很长时间。在漫长的“夫妻”生活中,雄性大鼠逐渐对雌性大鼠失去兴趣,然后将其他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交配。雄性大鼠的兴趣立即恢复,然后持续改变雌性大鼠。雄性老鼠会尝试交配直到死亡。
因此,在生物学上,男性天生“多情且爱玩耍”。如果他们想和一个男人保持长期的关系,他们必须满足他的征服欲望。
女性不应该“讲述整个故事”。许多人认为夫妻不应该隐瞒任何秘密,应该坦诚相待。但人们毕竟是独立的。女人应该像一本没完没了的书,这样男人就可以永远拥有阅读它的能力。
俗话说,当一个人对你了如指掌时,也是他抛弃你的时候。
情侣们在恋爱中彼此坦诚是对的,但我们不能拿人性打赌。就像男孩总是说他们的女朋友吃得越胖越好,但当他们真的变胖时,他们会被鄙视。
因此,女性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些自我空间,并始终保持30%的神秘感。
合理化认知——对相互爱的深入研究发现,如果你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,你通常会调整态度以适应你的行为。因此,在两性关系中,付出更多的人爱得更深。
正是因为付出更多,才会投入更多的情感。很多时候,看到夫妻分手,男人的心都在痛。
事实上,不是一个男人有多爱这个女人,而是当他付出巨大努力时,他会合理地认为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女人,所以聪明的女人会引导男人为她付出代价,这与女人是一样的。
在一段关系开始之前,许多女性也会使用这种技巧让不喜欢她们的男性喜欢自己,比如吊桥效应。通过在约会中营造一种刺激的氛围,引导彼此的心,对方会合理地认为他们喜欢这个人,所以他们会心跳。
同样,在爱情的过程中,引导对方做出一些承诺。在自我测试预言中,当一个人在内心做出决定后,他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支持它。这也利用了合理化原则,可以加深对方对自己的爱。
行为和心理都可以利用这种不平衡效应来引导对方合理化,使对方更喜欢自己。
标签效应—自尊是关键
据说人是有着好脸蛋的生物。他们甚至可能为了面子而丧命,所以男人的自尊心很强。每个人都有自尊,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底线。
当夫妻吵架时,他们总是无意识地说一些伤人的话。尤其是现在,许多女孩不喜欢给男孩面子。争吵时,他们总是互相指责。男人的自尊会受损,他们对你的爱会减少。
如果一个男人的情人总是贬低他,降低他的自尊,而另一杯绿茶总是赞美他以满足他的自尊,那么最终,这个男人很有可能选择后者。别以为这是男人的便宜货。自尊对男人来说真的很重要。
没有人知道一个男人会喜欢什么样的女人,但他会喜欢给他自尊的女人。这是人的本性。如果一个女人总是赞美她的男人,他会越来越自信。所以无论你们遇到多少冲突,都不要给对方贴标签
竞争机制——让第三方把两个人“连接”在一起,彼此就是对方的世界,不是很好吗?
当然,这可能是你的一厢情愿。没有人能保证将来不会有其他模棱两可的对象加入。回想起来,每次你的目标被别人承认时,你都会发现自己处于弱势。
女性最有可能遭受这样的损失,因此女孩可以结交更多的异性朋友,以刺激男性的“竞争心理”。
研究表明,当一个男人有很多异性恋爱好时,更爱他的女人更有可能放弃。当一个女人有更多的异性恋爱好时,更爱她的男人就不太可能放弃。因此,女人有时会让你的男朋友嫉妒,这会让他更爱你。
事实上,我们都知道一些真相,但有些人知道很多真相,仍然不能过上好生活。这是因为真相只停留在人们的意识层面,你不想在潜意识层面承认它。
如果你想保持良好的关系,你必须把人性的弱点带入你的潜意识。你越早理解,就越好。否则,你只能承受痛苦。
-结局-
汤米
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
参考文献:vogel,d.l.,和wester,s.r.(2003)寻求帮助或不寻求帮助:自我披露的风险。咨询心理学杂志,50(3),351。
微信公众号:第一心理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