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不应该不熟悉“真人”这个词;金庸武侠剧中提到的真人张三丰属于“真人”。事实上,“真人”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。原始资料来源于庄子的《南华经·大师》。大师这样描述真人:
“什么是真人?在古代,真人不与少数人作对,不成为英雄,也不成为学者。如果他这样做了,他会后悔自己的错误,不应该自满。如果他这样做了,他就不怕爬得高,也不会被水浸泡,也不会被火烫伤。他知道他会爬上一条错误的道路,他也会这样做。”
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:真正的人是一个知道大路境界的人。他很有智慧。真正的人是冷静的,没有欲望。他和天堂是一体的,外物不再对他造成伤害。
在庄子第一次定义了真人之后,一些优秀的中国经典也描述了真人。
《东源自然经》:一个真正的人,身体里什么都没有,是对道的忠诚。他和大自然一样,无所不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知。
鬼谷子:生在天上,叫真人;一个真正的人就是一个有天堂的人。圣人是通过内部实践学习的人;圣人因其种类而闻名。
《黄帝内经》:在古代,有真人关注天地,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护神,拥有同样的肌肉,所以他们可以生活在天地之中,没有尽头,所以他们的道诞生了。
仔细考虑上述“真人”的定义后,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相互关联的。用今天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,“真人”的境界就是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。
道教出现后,“真人”一词几乎成了道教的专有名词。道教对“真人”的定义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,简洁而不失深度。道教认为,那些洞察宇宙和生命起源的人是真实的人。这个定义实际上是“天人合一”境界的另一种表述。
由于真人达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最高境界,历史上很少有人被称为真人。我们所熟悉的关义子、庄子、列子,在唐代被誉为道家真人。桂谷子、王重阳、张三丰等被授予真人称号。
道教建立后,道教弟子推荐了“四仙”,即通玄仙、崇虚仙、南华仙和东陵仙。老子是道教的始祖,是四仙的导师。战国末期,不朽的通玄就是文子。他曾把老子奉为老师。文子是范蠡的老师。崇旭真人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列御口,也就是列子。众所周知,南华仙就是著名的庄子。东陵真人是康苍子。传说他叫耿桑初。在庄子里,他被称为耿桑子。康苍子是老子的弟子。他得到了老子的真实传记。
“真人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。“真人”的境界不是无限的,而是合理的。